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老师教学心得体会:鱼缸法则,希望大家喜欢。如果这17篇文章还不能满足您的需求,您还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与老师教学心得体会:鱼缸法则相关的文章。
有一个伟大的教育法则叫“鱼缸法则”,它是这样说的:养在鱼缸中的热带金鱼,三寸来长,不管养多长时间,始终不见金鱼生长。然而将这种金鱼放到水池中,两个月的时间,原本三寸的金鱼可以长到一尺。对孩子的教育也是一样,孩子的成长需要自由的空间。而父母的保护就像鱼缸一样,孩子在父母的鱼缸中永远难以长成大鱼。学生的生活环境非常单一——家庭与学校,大部分时间都处于师长的监管之中。教师不应该把孩子困在一个小小的“鱼缸”,应该为他们创设良好的生态教学环境,让他们健康强壮地生长。随着社会进步,知识的日益增加,教师们应该有更加科学的方法,给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
如何创建一个生态的教学环境?
(一)人文与科学的交互
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犹如“车之两轮”,在教学环境中,我们需要人文与科学的交互,学生借助人文思想形成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通过科学知识提高收集和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的学习不再是教学惟一目的,学生需要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得到以和谐发展为终极目标的教育,所以,科学时代呼唤渗透人文精神的教育。
在构建生态教学环境过程中,我们需要在情感,意志,思想,世界观等方面对学生的人文教育提出要求,找寻人文教育的丰富载体,挖掘出深刻的人文内涵,融入人文精神的教育。
构建生态教学环境, 应该“让每一堵墙都张口说话”,广泛深入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比如,在墙壁上张贴富有人文精神的名言、警句、经典故事、宣传画等等,在树木草坪上挂放保护绿化的小标语,在教学中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还可以在校园中设立展示平台,展示学习成果,评价学习活动,分享学习快乐。爱因斯坦说:“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怎样用它究竟给人们带来幸福还是灾难,全取决于自己,而不是工具,刀子在人类生活上是有用的,但它也可用来杀人。”人文与科学的交互,是情感与理性的结合,是符合时代特点的教育。
(二)进行多渠道的知识传递
生态教学环境需要我们进行多渠道的知识传递,而不是单一的传授。在知识传递时,我们要努力满足学生的心里需求,让学生的各种潜能得到有效开发,并且强调学生是一个具有思想、意识、情感、欲望、需求以及各种能力的活生生的人。生态教学环境要实现教师与学生发展的真正统一,将学习要求融入到每一项爱的活动中,孕育出良好的情感状态,并让这种情感迁移到整个学习活动中,乃至迁移到学生未来的生活之中。
如何进行多渠道的知识传递?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开学的最初几天起,我们就要悉心培育儿童的智慧,必须小心翼翼地培养儿童敏锐的、“任性的”审美鉴别力。我们带领孩子们去欣赏朝霞和开着荞麦花的白色田野,欣赏准备过冬而入睡的树林和池面上最初的透明的冰层,欣赏秋天的灰濛濛的雨丝和晴朗的初秋的早晨,欣赏无边的田野和远处地平线上的小丘,欣赏云雀的歌唱和蜜蜂的嗡鸣。在宁静而明朗的初秋日子里,让学生注意观察空气是那么惊人的透明,天空是那么深邃,水是那么清澈。在秋天的树林里,让孩子倾听各种鸟儿的叫声和落叶轻微的沙沙声。要使儿童注意到这一切,倾听到这一切,教师就必须以鲜明的、充满感情的语言向他们揭示这种美。
通过特有的手段和途径,对学生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在生态教学环境中,掌握知识并且塑造美的心灵。当我们将知识传递的途径多渠道化之后,我们会发现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感知也得到了升华。这就符合“通过直观感觉直接把握客体以获得直观知识,然后再运用抽象思维将直观知识概括为某种概念。学习的顺序应该是直观认识在先,概念认识在后”的学习规律,不会超出学生的心智容纳范围,达到生态平衡教学环境的要求。
(三)营造民主的课堂环境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民主教育是叫人做主人,做自己的主人,做国家的主人,做世界的主人。”教学中的师生平等,教师不是以权威者的姿态向学生灌输传递,而是以参与者的姿态与学生一起开展具有相互作用的交流。民主的课堂要求教师特别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张扬自己的个性,展示自己的智慧才华。
李镇西老师的课堂就是一个以民主造就民主的课堂。他在教学邓拓的《从三到万》时,有学生提出疑问:“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学文化重在积累’,可第6自然段是在说老师应该从易而难、逐步深入地教学生知识。这一段明显游离于中心,与前后段落也联系不紧,可否删去?”李老师不但肯定了该生的钻研精神,而且当即表态:“我认为,这一段完全可以删去!” 然而,多数学生并不把他的意见当作“最高指示”,他们纷纷表示“不敢苟同”,并且举手与他争辩:“这一段并非与前面联系不紧。实际上作者也是在从教学规律的角度继续阐述学习的规律。”“作者的意思是说,人家教师教学是由浅入深,而那个富翁儿子却不懂这一点,因此自命不凡,结果一无所得。”……经过唇枪舌剑的激烈辩论,李老师基本接受了多数学生的观点,学生也汲取了老师认识中的某些合理因素,最后他们一起将这一段修改为:“从教学的过程来说,不管学什么,教的人总要从易而难,逐步深入地把知识教给学生。因此,好的教师在开始的时候,总是给学生一个印象,觉得入门不难,往后才能越学越有信心。那位楚士正是如此。而学生如果看到入门很容易,就自命不凡,把老师一脚踢开,那么,他就什么也学不成。”在李镇西的语文教学课堂上,类似的争论是经常可见的,不管是谁说服了谁或者谁都没有说服谁,老师和学生都能感到一种思想交锋的酣畅淋漓和精神交流的兴奋愉悦。
这就是民主课堂环境的最佳表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自己的主人。师生之间,只有年龄差别,没有人格不等,有的只是对知识的渴求与思考。当然,民主课堂也需要井然有序,也需要一定的约束与引导,在平等和谐、开放自主的环境中,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启发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实现教学目标;而不是放手让学生想说什么说就说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不然,民主就成了无主。放手不放眼,导放自如,活而不乱,这样的民主课堂才能成为一个高效的课堂。
(四)教师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
魏书生说:“我们不能把学生当成没有思想、没有感情的被动的受管理者,而应该把他们当做有思想、有意志、有情感的主动发展的个体。成功管理的前提是尊重他们的意愿,尊重他们的人格,把他们当做实实在在的‘人,而不是驯服物’。”课堂是开展教学的特殊环境,这里的氛围对置身其中的学生有深刻的影响。教师应该放下架子,蹲下身子,和学生平等对话。
教学的生态系统由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等众多因素构成,各种因素既相互制约,又相辅相成,形成了一个有机的生态整体。创建平衡的生态教学环境,需要研究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诸多因素的相互关系,协调好、把握好、保持好各要素之间的“生态平衡”,强化诸因素之间的“互补”功能,以提高教学的效率。
作者:思荣
公众号:一个人的教育笔记
老师教学心得体会:鱼缸法则
有一个伟大的教育法则叫“鱼缸法则”,它是这样说的:养在鱼缸中的热带金鱼,三寸来长,不管养多长时间,始终不见金鱼生长。然而将这种金鱼放到水池中,两个月的时间,原本三寸的金鱼可以长到一尺。对孩子的教育也是一样,孩子的成长需要自由的空间。而父母的保护就像鱼缸一样,孩子在父母的鱼缸中永远难以长成大鱼。学生的生活环境非常单一——家庭与学校,大部分时间都处于师长的监管之中。教师不应该把孩子困在一个小小的“鱼缸”,应该为他们创设良好的生态教学环境,让他们健康强壮地生长。随着社会进步,知识的日益增加,教师们应该有更加科学的方法,给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
如何创建一个生态的教学环境?
(一)人文与科学的交互
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犹如“车之两轮”,在教学环境中,我们需要人文与科学的交互,学生借助人文思想形成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通过科学知识提高收集和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的学习不再是教学惟一目的,学生需要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得到以和谐发展为终极目标的教育,所以,科学时代呼唤渗透人文精神的教育。
在构建生态教学环境过程中,我们需要在情感,意志,思想,世界观等方面对学生的人文教育提出要求,找寻人文教育的丰富载体,挖掘出深刻的人文内涵,融入人文精神的教育。
构建生态教学环境, 应该“让每一堵墙都张口说话”,广泛深入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比如,在墙壁上张贴富有人文精神的名言、警句、经典故事、宣传画等等,在树木草坪上挂放保护绿化的小标语,在教学中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还可以在校园中设立展示平台,展示学习成果,评价学习活动,分享学习快乐。爱因斯坦说:“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怎样用它究竟给人们带来幸福还是灾难,全取决于自己,而不是工具,刀子在人类生活上是有用的,但它也可用来杀人。”人文与科学的交互,是情感与理性的结合,是符合时代特点的教育。
(二)进行多渠道的知识传递
生态教学环境需要我们进行多渠道的知识传递,而不是单一的传授。在知识传递时,我们要努力满足学生的心里需求,让学生的各种潜能得到有效开发,并且强调学生是一个具有思想、意识、情感、欲望、需求以及各种能力的活生生的人。生态教学环境要实现教师与学生发展的真正统一,将学习要求融入到每一项爱的活动中,孕育出良好的情感状态,并让这种情感迁移到整个学习活动中,乃至迁移到学生未来的生活之中。
如何进行多渠道的知识传递?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开学的最初几天起,我们就要悉心培育儿童的智慧,必须小心翼翼地培养儿童敏锐的、“任性的”审美鉴别力。我们带领孩子们去欣赏朝霞和开着荞麦花的白色田野,欣赏准备过冬而入睡的树林和池面上最初的透明的冰层,欣赏秋天的灰濛濛的雨丝和晴朗的初秋的早晨,欣赏无边的田野和远处地平线上的小丘,欣赏云雀的歌唱和蜜蜂的嗡鸣。在宁静而明朗的初秋日子里,让学生注意观察空气是那么惊人的透明,天空是那么深邃,水是那么清澈。在秋天的树林里,让孩子倾听各种鸟儿的叫声和落叶轻微的沙沙声。要使儿童注意到这一切,倾听到这一切,教师就必须以鲜明的、充满感情的语言向他们揭示这种美。
通过特有的手段和途径,对学生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在生态教学环境中,掌握知识并且塑造美的心灵。当我们将知识传递的途径多渠道化之后,我们会发现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感知也得到了升华。这就符合“通过直观感觉直接把握客体以获得直观知识,然后再运用抽象思维将直观知识概括为某种概念。学习的顺序应该是直观认识在先,概念认识在后”的学习规律,不会超出学生的心智容纳范围,达到生态平衡教学环境的要求。
(三)营造民主的课堂环境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民主教育是叫人做主人,做自己的主人,做国家的主人,做世界的主人。”教学中的师生平等,教师不是以权威者的姿态向学生灌输传递,而是以参与者的姿态与学生一起开展具有相互作用的交流。民主的课堂要求教师特别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张扬自己的个性,展示自己的智慧才华。
李镇西老师的课堂就是一个以民主造就民主的课堂。他在教学邓拓的《从三到万》时,有学生提出疑问:“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学文化重在积累’,可第6自然段是在说老师应该从易而难、逐步深入地教学生知识。这一段明显游离于中心,与前后段落也联系不紧,可否删去?”李老师不但肯定了该生的钻研精神,而且当即表态:“我认为,这一段完全可以删去!” 然而,多数学生并不把他的意见当作“最高指示”,他们纷纷表示“不敢苟同”,并且举手与他争辩:“这一段并非与前面联系不紧。实际上作者也是在从教学规律的角度继续阐述学习的规律。”“作者的意思是说,人家教师教学是由浅入深,而那个富翁儿子却不懂这一点,因此自命不凡,结果一无所得。”……经过唇枪舌剑的激烈辩论,李老师基本接受了多数学生的观点,学生也汲取了老师认识中的某些合理因素,最后他们一起将这一段修改为:“从教学的过程来说,不管学什么,教的人总要从易而难,逐步深入地把知识教给学生。因此,好的教师在开始的时候,总是给学生一个印象,觉得入门不难,往后才能越学越有信心。那位楚士正是如此。而学生如果看到入门很容易,就自命不凡,把老师一脚踢开,那么,他就什么也学不成。”在李镇西的语文教学课堂上,类似的争论是经常可见的,不管是谁说服了谁或者谁都没有说服谁,老师和学生都能感到一种思想交锋的酣畅淋漓和精神交流的兴奋愉悦。
这就是民主课堂环境的最佳表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自己的主人。师生之间,只有年龄差别,没有人格不等,有的只是对知识的渴求与思考。当然,民主课堂也需要井然有序,也需要一定的约束与引导,在平等和谐、开放自主的环境中,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启发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实现教学目标;而不是放手让学生想说什么说就说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不然,民主就成了无主。放手不放眼,导放自如,活而不乱,这样的民主课堂才能成为一个高效的课堂。
(四)教师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
魏书生说:“我们不能把学生当成没有思想、没有感情的被动的受管理者,而应该把他们当做有思想、有意志、有情感的主动发展的个体。成功管理的前提是尊重他们的意愿,尊重他们的人格,把他们当做实实在在的‘人,而不是驯服物’。”课堂是开展教学的特殊环境,这里的氛围对置身其中的学生有深刻的影响。教师应该放下架子,蹲下身子,和学生平等对话。
教学的生态系统由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等众多因素构成,各种因素既相互制约,又相辅相成,形成了一个有机的生态整体。创建平衡的生态教学环境,需要研究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诸多因素的相互关系,协调好、把握好、保持好各要素之间的“生态平衡”,强化诸因素之间的“互补”功能,以提高教学的效率。
老师教学心得体会
一节课是否有效,老师的一头自己是十分重要的。对教材的充分理解,之后备好一节课。上课前的教具学具的准备,对教案的熟悉,都是必不可少的。到了上课的时候,老师良好的教学素质,对课堂的掌握,教学中练习的设计是否合理科学,有没有考虑到面向全体学生、是否做到每一次练习都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从而达到巩固知识、培养技能、发展智能的目的等等各方面无不关系到教学的效果。
所以,我觉得备课这一个环节,是上课有效的前提。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但生成并不意味着不需要预设、不需要备课。相反,有效的教学对预设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预设要能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积极活动的保证;能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创造性提供条件;能促使课堂多向、多种类型信息交流的产生并及时反馈。这就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改变传统的备课模式,让“预设”真正服务于生成性的课堂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我们的传统教学方式也开始慢慢发生了变化。从一开始只有书本、粉笔到现在学校安装的触屏电脑网络教学机,多媒体录播教室的使用。我们的教学形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就让我们思考,作为新时代教师的我们,就要思考如何把课上得再好一点,如何让学生喜欢自己课,并且能在喜欢的情况下,学好这么课,掌握这门课。通过这几年的教学,我也总结了一点点经验,通过这次培训写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
一、作为教师应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充实自己。
现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新课程的实施,素质教育的发展及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自己应该不断充电,不断用新的知识来武装自己,从而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
二、巧妙设计教学任务,采用任务驱动式的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在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的同时还要围绕相应的知识点多搜集一些相关的资料,如文字、音视频资料等,并巧妙地应用在教学设计中。给学生制定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完成相应的任务后,也能掌握需要接受的知识。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让学生拥有学习真正主动权。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引导学生去完成一系列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任务”,从而保证教学目标顺利完成,让他们尝到学习的乐趣,满足他们的成就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
新的课程改革中指出,要以学生为主体。我们不能再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要转变那种陈旧的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模式。让学生从被动地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地获取知识。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去钻研,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充分发挥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把枯燥的理论上得轻松风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选择一些贴近生活的实例,这样学生容易理解。比如,我会在课堂教学时用风趣的语言,贴近的比喻,引用身边的事件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认可,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五、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提升教师自身的魅力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也很重要。我除了上课要带上良好的情绪、真诚的微笑去面对每一个学生外,还努力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把握好“度”,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为学生创造轻松、开放、自主的学习环境,让自己在和谐中诠释教学,让学生在和谐中建构知识。让自己的课堂散发出灵性的光辉,爱学生,尊重学生,让学生对老师产生喜欢的感觉,从而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必须根据环境,注重知识应用的综合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学水平,不断摸索总结,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进而实现教书育人的总体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适应时代的要求!
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但是真正做到即教书又育人的教师大概并不多吧!我们的教育理论、教育法提倡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推进素质教育等等。但这些却未曾真正的融入过教育活动中。
“育人”的前提是培养学生的德育。德育最重要的是思想品德教育。各科教学是思想品德教育最基本,最常用的途径。因此,德育必须渗透每一个学科。可“育人”实际上多数时候都是班主任是主角,而其他的老师在德育方面大多都担任配角。我们的教育却往往忽视品德教育。这并不是意味着我们的广大人民教育者们不称职,更不是说我们的老师不会教书。事实上我们的大多数老师都是好老师。这主要原因是当今的教育制度把我们的教师逼得太紧。不仅使教师工作辛苦,更使学生感到学习任务繁重。这也是社会竞争所带来的结果。
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其中学生的知识是有了。但我们的有些教材或课程似乎与现实脱节了,又的甚至很严重。其次,现在的封闭式教育也太过于严苛。我认为封闭式的教育是是把学生与社会进行分离。清朝闭关自守致使我国落后于其他国家。教育同样如此,学生最终会走入社会。
学生只有在社会环境中才有利于打开思维,锻炼社会交往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并且让学生充分认识社会、认识世界。封闭式使学生被束缚在校园这个特定而狭小的空间里。教育具有社会功能。同样人的个性的本质属性也是社会性,要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只有让学生在社会活动中才能得到实现和保证。因此,也使许多人形成了一个“定势”,那就是学生最重要的事就是分数。
就拿高中来说吧,只要考试结束就立即在班上和学校排名次,甚至与全市或全省的考生进行分数排名。最终搞成了分数才是最重要的事儿。这也是现代教育现存的问题之一——片面追求分数。从而有导致了一个问题,就是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这些问题使学生不是因为学习而学习,而是因为成绩而学习。
成绩好的学生更努力,成绩差的学生失去自信心。使学生成了学习的被动者。也使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偏离轨道。整个中国教育界形成了一个风气——知识“万能论”。“重知识轻能力”抹杀了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整天在书本之中徘徊,而没有多少时间感知世界之灵、体验生活之美等。从而使学生麻木,没有创造力,缺乏思维“变势”而形成了思维“变势”。“重知识轻能力”也是现代教育的问题之一。
教育学中提倡能力重于知识,发展学生各项技能,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等等。但往往不能实现。
从课程发展观看当代中国以“课程是知识”为主,这容易导致“重物轻人”。从教育发展前景来看,“课程是经验”更适合我国教育。历史是向前发展的进程,教育也在不断发展,但文明似乎在逆向发展。纵观古今中外,文学的境界应该追溯到中国古代了。从“四书”、“五经”到《孙子兵法》,从孔子的儒家文化到孟子的“仁义之道”,从“丝绸之路”再到李白、杜甫、苏轼的诗词歌赋。
皆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甚至影响了全世界。而今天已经没有几个人能够超越这千百年前的古人了,也没有多少诗人作家可以造就出古诗词的诗情画意了。都说智慧都装在中国人的脑子里,但看一看在诺贝尔奖项上的中国人是屈指可数。我们的祖先却在那时抒写出了许许多多辉煌的篇章。但世界名人也大多数都是外国人。
中华民族五千年华夏文明史,创造过多少奇迹,可到我们这里就再也没有超越了,并且祖先为我们留下的东西,我们都不能完全地保留住。这些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我想最根本的原因之一是因为我们缺乏创新意识吧。而教育又直接影响着这些。“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但知识不能决定一个人的成败。有可以超过知识的东西——灵魂。教育传授知识,不过我认为教育的境界在于对人的灵魂的塑造。而这关键在基础教育。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形成个性,发展情感、态度、何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因此知识不是灵魂的真正“塑造者”,灵魂的真正塑造者应该是心理学中的“个性”。因此,教育者在传授知识的时候千万不要忘了塑造学生的性格。
如果分数是学习的动力,那么一定会使学生泯灭掉一些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假如一个有责任感、有理想、有抱负、有价值取向的学习者,难道他不会主动的学习吗?但终究教育的改革是一条长远的路程,只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
价值观对一个人的影响深远。韩愈说过:“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广大的教育学者们别忘了“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授业”时还有“传道”、“解惑”更为重要。
4月19日我有幸参加了xx市信息化教学与管理培训。这次培训,我感触很深。我深深地体会到计算机辅助教学与管理已经走到了我们身边,认识到课堂上要把信息技术完美地融合到教学之中,充分发挥计算机工具性能,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信息、处理信息,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另外我体会到教育对教师在专业知识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进入21世纪,知识总量呈几何数增长,俗称“知识暴炸”,专业知识更新之快,使得一些专家昨天还是专业知识的,今天就可能落伍。所以说我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及管理者如果不努力实现在专业方面发展,将跟不上不断变化的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教育专业发展不仅要帮助教师更深刻、灵活地理解学科知识,还要帮助教师理解学习者的言行,掌握关于学习的知识,了解可用的课程资源和最新教育教学技能技术,并培养教师对实践进行分析和反思的习惯和技能。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使用,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无精打采的教学气氛。它使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递者变成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教学的组织者,教师和多媒体、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组合成了一个合理、协调、有创造性和发展性的学习整体,从而使学生的学习不再枯燥乏味、了无生趣。如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或自己查找信息)进行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并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任务。
最后,师生一起进行学习评价、反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和个别化得到较大的体现,这样的教学氛围十分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同时,教师通过现代教育媒体,发挥了自己的主导作用,以各种形式、多种手段帮助学生学习,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多媒体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是一种积极的,合作的教学模式,由于其视听结合、手眼并用的特点及其模拟、反馈、个别指导和游戏的内在感染力,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最终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做到自主学习、冲学习和高效学习。在现行教学中恰当、正确地使用多媒体手段来辅助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难点,对优化数学教学起着显著的.作用。
传统的教学手段似乎就是那么单调,黑板加粉笔。由于有些学科自身的特点,没有那么形象、生动、具体。学生起来有点枯燥无味,从而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随着计算机辅助教学进入课堂,确实给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多媒体计算机把语言、声音、图象、文字、动画、音乐等经过处理后,形成一种全新的、图文并茂的、丰富多彩的形式呈现教学信息,弥补了以往课堂教学中的某些不足,对教学中重点的讲解、难点的突破有很大的辅助作用。
同时,化抽象为具体,更加直观和具体地将信息传达给学生,不仅把学生的听觉、视觉等一起调动起来,使学生成为主动参与、发现、探究和建构知识的主体,这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也提高了教学效果和课堂效率。
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和管理策略,并把本次所学的内容和方法用到自己的教学和管理实践中,努力提高教育质量,让学生快乐成长,让学校得到长足发展。
“已经又开学一个多星期了,你们怎么还沉浸在假期的氛围里呢?!”上课铃响后两分钟,教室里还是闹哄哄的,我再次被迫发动了“碎碎念”的技能。
“还没开学呢!”一个同学理直气壮地的说。这话真是把我气得够呛,几乎失语——从本学期的第一节课,我就强调“只要是到了学校,就是开学了”。现在竟然还能弄出这样的幺蛾子!?
“那你说怎样才算是真正开学呢?”我忍不住瞪了她一眼,没好气地问道。
这时她才抬起头,因为他们都发现我说话的语气不那么友善了。她怯生生地瞅了我一眼,目光又在不经意间快速地滑落到了她自己乱糟糟的书桌上——这是一个平时表现不错的女孩儿,之前也经常没大没小地和我说话。可是这次她的眼神就像耗子一样躲过了我的眼睛——我的眼睛就像猫。这一个细微的动作,轻轻地触动了我的心——他们虽然已经是高中生了,可是他们的内心住着一个真小孩儿。我赶快平复了一下激动的心,从嘴角、眼角挤出一丝微笑,换了一种语气,重复了一遍我的问题。
“开学典礼之后……”她的声音越来越小,“之后”两个字几乎就听不见了,但是“开学典礼”四个字是确确实实地进入了我的耳朵。在这个“仪式”越来越形式化的时代,他们能有这样的想法,是让我感到很惊喜的,中国是背负“礼仪之邦”之名国度,我为他们血液中仍流淌着这样的血液而感到欣慰。
于是我立马一本正经地问她:“为什么一定要‘开学典礼’之后,才算开学呢?”
很多同学觉得我这个问题是在有意“刁难”她,甚至有几个调皮捣蛋的小孩儿已经幸灾乐祸地笑了起来,她却没有跟着笑,但依然小心翼翼地说:“‘开学典礼’才是一个学期的正式开始吧?”
这个答案从他们口中说出来,我应该感到满意的,但是我却不想那么轻易地放过他们——“可是早在一个星期之前,我已经宣布本学期正式开始了呀?”
“可是你说的'不正式。”她看似随口一说,却又像是早就预料到我的反应。这的确是我不曾注意到的问题——这应该是一个很正式的问题,我却那么随随便便地说了出来,也难怪他们会不把那句话当回事儿。
整个对话的过程,不到半分钟,并且最终好像是我败下阵来了,可是我并没有感到难堪,因为我从这个简短的对话中又得到了一点灵感——如果他们真的如此重视“仪式”,那么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是否可以通过各种具体的“仪式”对他们进行引导与规范呢?
从一名稚嫩的高校毕业生到一名年轻的新教师,角色的转变有一些突然,也是使我差点晕头转向,所以在刚上岗的前几个星期总是感觉课堂的效果比预期的差很多,于是我就认真思考了一下我课堂上的所有细节和课的结构等,最后发现我的课堂其实就是很无聊很干涩,试想一下:如果我们自己在教室里坐着,教师在上面光是讲,并且语言很干涩,我们也是一样听起来没什么劲,很容易走神。于是我到网上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向身边有经验的老师多请教,最后确定了以后课堂上的大体结构和思路。以后的每节课除了正常的备课之外,我都会在课堂上添加一些比较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东西,结果几个星期下来效果让我大吃一惊,以前我的课时常出现,我问问题,学生没有人反应的尴尬局面,更有甚者会打瞌睡,而现在我的课上只要我问一个问题学生就会马上回答,也没有打瞌睡的了,总结一下发现和以前的课堂相比,我现在的课堂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丰富一点
“丰富一点”主要指的是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知道一些事物的道理,更应该在教学上做到多管齐下、多法并举,试着引导学生逆向思维,一题多解。在课堂教学时应该根据内容的不同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采取不同的新奇事物、思想、启发方式来指导学生学习。而不是一成不变的采取一种方式和方法来教学。我们要在课堂上时不时的给学生一些新鲜感,给学生换换口味,不要给学生千篇 一律的枯燥课堂,而要给学生千变万化的新鲜课堂。
二、实用一点
所谓“实用一点”就是要求你的课堂内容的选取、情景的创设、活动的开展都要尽量贴近实际,走进生活,我们学习的目的就是要实用。只有课堂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才会使他们学习起来更有劲头,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思维,让课堂效果得到更大的提高。
三、趣味一点
1、趣味游戏,活跃课堂
好玩是人的天性,利用学生喜欢做游戏的心理,赋予枯燥无味的课堂以“生命”,使学生以良好的情趣投入到学习中去。
2、拓展趣味知识
有的时候如果我们在课堂上适当添加一些比较有趣的知识,那学生的好奇心会被充分调动起来。为了使课堂上有更多的趣味知识,我每次课前都查阅相关的资料。因为,我觉得这样不仅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还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我们要教的知识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
你希望课堂上学生积极响应,积极思考吗?你希望学生喜欢你吗?那课堂上就多一点变化,多一点实用,多一点趣味吧!
20xx年12月19日,我有幸在高新一小海源校区参加了罗蓉名师工作室阅读课综合实践听课活动,让我受益非浅,这次听课活动一共安排四节课。在此之前我以为综合实践课只是单纯的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今天让我对这门课提高了认识:
1、综合实践课不同于其他学科课。综合实践课是学生自己的活动课,侧重于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在做中去发现,去探究,去收获,给学生充分的活动过程,不侧重于知识性活动。在四节课中,四位老师都是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都,在读中思,读中悟。
2、综合实践课不要贪多贪大,不要探究太多的问题。探究过程中不要停留在所探究问题的面上,可指导布置给学生小问题去深入探究。
3、学生活动过程中,要多给学生自主的机会,指导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自己先确定活动计划和方案,有步骤地科学研究。
4、学生成果汇报是很重要的,这样可以互相促进,互相发展,最终实现学生的共同成长。比如范又元老师的《十二生肖》,在学生对十二生肖有了相当的了解后,又指导学生用收集来的资料自编十二生肖书,并进行展示,让学生对所学获得满足感。
5、对不同小组来说,活动的最终成果要共享,更重要的是,要在汇报中共享活动中所采取的不同方法,认识不同方法与不同成果之间的联系。教育是一门艺术,对于习惯了学科教学的我们来说,综合实践课的教学更是“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在综合实践课教学方面,我们只是一个大海边尚没有拾到任何贝壳的孩子,还需要不断学习积累。
通过这次学习让我学到了很多,也让我再一次认识到了在教学的道路上“学无止境”。高素质的教师才能胜任素质教育的要求,我将充分利用自己这次学习的收获,在教学的道路上认真研究,给孩子们的求学之路送去更多的光明和希望。
我们一直在努力,一直在反思,也一直在总结,我们目标很明确,就是在实习期间有一个好的结束,为以后做一名好的教师做基础。
这一个月我相信我们每一个人的教学水平都有了不同的提高,我们在自己各科的教学上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新的方法。首先调动班级同学的积极性是很重要的。夏天快到了,有些同学确实会感到困一些,尤其对遇到不会的问题之后,那么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是很棘手的问题。首先我们可以邀请老师们来听课,他们会为了为班级争取一个好的评价而专心听讲,要知道现在他们的班级荣誉感很强的。第二,在他们发困得时候给他们讲一些课外的知识,这样会引起一大部分同学的兴趣,他们就会主动参与进来,一看他们不困了则言归正传接着讲题。第三,及时去发现他们,及时去提醒他们,但是我们必须保证他们的自尊心不受伤害,我则会走到他们的面前及时提醒他们,给他们一个小小的警告。第四,适当的给他们一些奖励,在对待学生时鼓励是最好的方法,毕竟他们还是孩子,小小的满足感和荣誉感能够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第五,课下适当的找学生谈话,分析他们犯困的原因,及时调整过来。想尽一切办法只为让学生多学习一些知识,那些不理解自己的学生我们也不必要为了他们生气,毕竟一个人让所有的人信服是不太可能的。
在课堂管理方面,我们又学习了新的知识。班主任是学生的引导者,也是一个班级的管理者。所以一名老师必须要有自己的主见,自己的思想,准确判断做一件事的价值是什么,让他们懂得一件事应该花费他们多少的精力。一个班主任可以听取学生的意见,但是不能被他们的意见模糊了自己的思想。我作为一名实习班主任则缺少这方面的经验,往往会听信学生的各种意见,觉得什么都是那么的合理,要知道合理不等价于可行。通过这些天的实习,我慢慢的学会了筛选,学会了否定,不能因为怕降低了学生的积极性就一味的采纳他们的意见。要让他们懂得自己的意见不好的地方在哪里,让他们理解,往往他们会理解的。另外我们安排下去的任务我们应全力支持,给他们精神上的安慰。然而支持与反对确不是矛盾的,我们一直在寻找恰当的点。
也不是没想过网课会成为一种流行趋势,但真没想到网课成为流行竟然是因为一次牵涉到全世界的流行病,大家不能返校去上课,也不能返司去办公,不得不在线学习,不得不依靠我们这些网课老师来学习来工作。这对于我们这些网课老师来说是好事,不过我还是更希望大家进行网课学习是因为一种对于学习的渴望,而不是一种不得不的被迫网课。
近两个月来,本人的工作成日渐繁忙的状态,全都是因为疫情的影响,学生们不得不在线学习,除了学校里的那些网课,也有很多学生和在职人员会通过我们的网课课程来充实自己,为自己的才能加分。我是一个教设计的网课老师,有很多我的学生,仅仅通过两个月的网课学习,他们已经能够做出不错的设计作品了,甚至有一些之前有些基础的学生更是在两个月里用自己的设计作品找到了一份可以满足温饱的设计工作。不得不说,这虽是疫情影响下的结果,但更多的还是学生个人的上进和好学。
在这两个月的网课教授过程中,我意识到网课已经在这次疫情中成为了一种日趋理想的学习模式,有更多的人愿意选择在网络上进行网络课程学习,既可以节约很多学习的成本,又可以学到足够满足自己的知识。本人也是一次意外的机会加入到网课老师这一行来的,最初还真是不习惯像个网络主播一样进行教学,现在慢慢也做得习惯了,而且看见很多人通过我的网络课程的学习把自己的技能打磨出师,让我也非常有成就感,现在我也非常愿意为这么好学的年轻人或者说求知者传播知识了,相信不久的将来,我的网课课程会更加出色,也能够吸引到更多的学习者加入吧!
不过在这两个月的网课教授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不少因为疫情的影响被迫在家上网课的学生,这些学生不仅对自己学校的网课处于一种迷茫或者不感兴趣的状态,就连在家长另外给他们报的我们网课平台上的课程,他们也都是一副“与我无关”的状态,这让我这个网课老师都想要管管闲事了。这样的状态对于学习来说是非常有害的,如果不能引导孩子们爱上学习,那还不如早早的让孩子们去学点别的,别白白耽误了十年的光阴。
时代的发展和要求,数学教学的价值目标取向不仅仅局限于让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在数学教学活动中,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获得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处理好知识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平衡与和谐的整合,在知识获得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发展,在发展过程中落实知识。这就需要学生对学习进行自我反思。新课程强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倡导以主动、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教学活动是师生双边的活动,它是以教材为中心,教师教的活动和学生学的活动的相互作用,使学生获取数学知识、技能和能力,发展学生思维品质,培养创新意识,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教育改革中教师是关键,学生是主体。同时,教师能力的提高及学生能力的提高,都是在实践的探究中逐步确立。由此可见,教师与学生要想发展,必须要将实践与探究融为一体,使之成为促进师生发展、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而反思则是将二者有效结合。那么应从哪些方面实现师生互动的反思模式构建呢?
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我深知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所以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始终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主动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在遵循基本教育教学规律的前提下,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潜心做好备、教、改、导、辅教学五环节,密切关注新课改形势下教学发展的新动向,工作中始终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得,力求在教学互动中真正做到教学相长。下面是我教学过程中所得的四点体会:
1、提高数学质量,关键是搞好课堂教学
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以下工作:在教学工作方面,优化教学方法,按常规做好课前、课中、课后的各项工作,认真钻研教材,课堂教学真正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并结合学生实际,合理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认知需求和创新欲望,使学生从情感、思维和行为上主动参与学习;针对七年级新生在学业水平、认知能力上参差不齐的现状,我摸索采取分层教学、课堂互动、设置不同评价体系第形式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入,让他们逐步认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从而激发学习的内动力。
2、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保证学生知识水平的充分提高和学习能力的充分发展。学习困难的学生最主要的成因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的教学,不仅仅是帮助学生获得知识,更重要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因此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会思考、会发现、会提问的习惯,而课外又通过认真地检查、批改作业,及时向学生反馈学习成果等形式潜移默化培养学生会预习、会复习、会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3、要求做好课堂简要摘记。
当前,老师讲学生听已成了教学中最普遍的方法。而要学生对教学的内容进行反思,听是远远不够的。要反思,就要有内容。所以学生就要先进行课堂简要摘记。课堂简要摘记给学生提供了反思的依据。学生也能从课堂简要摘记中更好的体验课堂所学习的内容,学生的学习活动也成了有目标,有策略的主体行为,可促使老师和学生进行探索性,研究性的活动。有利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个人体验,提高个人的创造力,所以课堂简要摘记是学生进行反思的重要环节。
4、指导学生掌握反思的方法。
课堂教学是开展反思性学习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进行反思性的学习。学生的实践反思,可以是对自身的认识进行反思,如,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及课堂中的内容,都可引导学生多问一些为什么?;也可以是联系他人的实践,引发对自己的行为的比较反省,我们可以多引导学生进行同类比较,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也可以是对生活中的一种现象,或是周围的一种思潮的分析评价,此外学生的反思还何以是阶段性的,如:一节课尾声时,让学生进行一下反思,想想自己这节课都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当天睡前,反思一下今天自己的感受;或是一周反思一下自己的进步和不足等等。具体有以下五种方法:
①在解决问题中反思,掌握方法:解题是学习数学的必经之路,学生解决问题时,往往缺乏对解题过程的反思,没有对解题过程进行提炼和概括,只是为完成任务而解题,导致解题质量不高,效率低下。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整理思维过程,确定解题关键,回顾解题思路,概括解题方法,使解题的过程清晰、思维条理化、精确化和概括化。
②在集体讨论中反思,形成概念:活动是感知的源泉,是思维发展的基础。每个人都以自己的经验为背景来建构对事物的理解,所以认识相对有限。学生通过集体讨论和交流,可以了解同伴的理解,有利于丰富自己的思考方法,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增强迁移能力。概念形成的关键是重视意义建构过程,而不仅仅是单调记忆,所以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集体讨论、争辩,来促进个人反思,实现自我创新。
③在回顾知识获取时反思,提炼思想:在教学活动中,我们教师比较注重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实践、合作探究,主动获取知识。其实,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学生总是根据问题的具体情景来决定解题方法,这种方法受具体情景制约的,如果不对它进行提炼、概括,那么它的适用范围就有局限,不易产生迁移。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获取知识后反思学习过程,引导他们在思维策略上回顾总结,分析具体解答中包含的数学基本方法,并对具体的方法进行再加工,从中提炼出应用范围广泛的数学思想。
④在分析解题方法中反思,体验优势:学生在解题时往往满足于做出题目,而对自己的解题方法的优劣却从来不加评价,作业中经常出现解题过程单一、思路狭窄、解法陈旧、逻辑混乱、叙述冗长、主次不分等不足,这是学生思维过程缺乏灵活性、批判性的表现,也是学生的思维创造性水平不高的表现。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分析解题方法的优劣,优化解题过程,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通过这一评价过程,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的思维逐渐朝着多开端、灵活、精细和新颖的方向发展,在对问题本质的认识不断深化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以促使学生形成一个系统性强、相互联系的数学认知结构。
⑤在寻找错误成因中反思,享受成功: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时往往不求甚解、粗心大意,忽视对结论的反思,满足于一知半解,这是造成作业错误的重要原因。结果常常出现不符合实际,数据出错等现象,特别是一些隐性错误发生频率更高。因此教师应当结合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帮助学生从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角度来剖析作业错误的原因,给学生提供一个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重新理解的机会,使学生在纠正作业错误的过程中掌握基础知识,理解基本概念,指导学生自觉地检验结果,培养他们的反思能力。
5、帮助学生提高反思效果。
在经常引导学生反思时,如每次只是这样简单地做一做,学生很快就会有厌烦情绪,这就需要我们在每次引导学生这样做的时候,给与其大量的鼓励、启示和评价,让学生体会到自己这样做的好处,使他们在这样做的过程中,得到激励和启示,并在后面的学习中获得成功。如:在平时,每次引导学生反思时,我都会大力表扬那些思考认真的同学,对一些同学能在反思的基础上提出问题的,就引导大家都向他学习。我经常对学生说:只要是能在反思的情况下比以往有所进步,这就是的成功,那么这个学生就是一个勇士了,因为他已能战胜困难,获得胜利了。让孩子们感到自己在不断地反思后,能够不断地成功,能够经常地、认真地反思,那么学生就会在反思中真正领悟生活和学习的思想、方法,优化自己的认知结构,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通过十九年的教学实践,我明显感受到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较大提高,学生的优秀率和及格率也平稳上升。今后,我将一如既往立足本职工作,恪尽职守、潜心育人,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一份微薄之力!
初次听到“微格教学”,感到十分陌生,于是问了一下度娘,得到的解释为:微格教学,也可直译为“微型教学”、“微观教学”、“小型教学”等,目前国内用得较多的是“微格教学”。微格教学是一种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来培训师范生和在职教师教学技能的系统方法。微格教学创始人之一,美国教育学博士德瓦埃。特。爱伦认为微格教学:“是一个缩小了的、可控制的教学环境,它使准备成为或已经是教师的人有可能集中掌握某一特定的教学技能和教学内容”。微格教学实际上是提供一个练习环境,使日常复杂的课堂教学得以精简,并能使练习者获得大量的反馈意见。
近三周的微格教学实习,让我第一次体会到了站在三尺讲台上的份量,也让我第一次体会到了成为一名老师并不是自己想象的那么容易。班级学员被分为a、b两组,各自组成微型课堂,操作中严格遵守微格教学的理论及过程要求。在微格课堂上,以这次参训的教师学员为听课对象,检查实践教学设计是否达到了目标、对课堂的掌控能力是否达到要求、是否掌握了教学技能,检查是否存在一些没有预料到的教学问题,找出教学设计上的缺陷和不足,以明确改进方向,使真正的课堂不再出现类似的问题,避免了无效、低效教学,从而提高教学能力。
在两位微格导师的悉心指导下,首先练习设计教案,这是讲课前必须做的,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既然要给学生传授知识解决难题,作为一个老师就必须做足功课,传授给学生正确的知识,这就需要设计教案的时候把该讲的内容弄清楚、正确,既便是查资料或者请教别人。所谓“台下十年功,台上十分钟”就是这个道理,这点我感觉自己做的不是很充足,内容上不是很充实,不是很严谨。设计教案需要有耐心,从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导入及具体教学内容,到各部分内容的授课方法、设置问题及讨论方式,两位微格导师和同批学员们都给予了我耐心的指正,使教案初稿得到了细节性的修改。其中印象最深的是微格导师强调了丰富的教学导入具有强烈的生命力,教学导入是一节课成功的基础,必须重视教学导入这个过程,其次是讲课,这一环节要注意很多问题,具体包括:
(一)教态,教态自然不自然,直接关系到教师的个人形象。一旦教师站在讲台上,虽说讲台三尺而已,但是教师已成为学生目光中的焦点,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全在学生的视线之内。所以教师的一举一动,目光和表情以及着装都要有个教师的样子,对于初上讲台的我们举止难免还会有些学生气,我想这还需要我们以后多加练习和揣摩。
(二)讲话,首先要求会说普通话,再就是口齿清楚。学生就是通过老师的讲解获得知识,如果作为老师口齿不清,那如何向学生传达知识。当然在讲课时也要注意口语化,讲解通俗易懂,不要太书面化。
(三)板书,板书的规范与否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满黑板的龙飞凤舞的草书、杂乱无章的文字,学生怎么记笔记呢?这就要求老师的板书要认真,排版条理整齐。以上是对老师讲课的基本要求。除了这些还有讲课的方法,比导入新课要自然,就可以通过回顾以前的知识或讲一个与所讲内容相过的实例引出所讲内容。讲课内容要连贯,有逻辑性。同时还要注意课堂气氛,有互动交流环节,活跃的学习氛围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教师应该学会等待学生,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给学生以方法的启迪。学生应该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和学生换位思考,多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去讲课。
通过第一次15分钟的讲课,我也发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讲课内容不够充实,衔接不自然缺乏一定的逻辑性等。分析原因主要是备课不够充分,讲课方法不当。我想在以后的练习中我会注意,多加揣摩。两位微格导师也“毫不留情”地指出了我课件设计上的问题:部分内容文字过多、字体过小,让我深刻体会到了讲课和以往科研汇报的区别,课件制作上要尽量做到图文并茂,内容求精不求多,可以适当留给学生拓展的空间。
这次微格教学实习,也让我体会到了微格教学并不意味着教学内容或者教学过程的简化不生动,微格教学时间一般控制在15分钟,在这15分钟内要求教师将选用知识点的内容能够完整呈现并且使得学生听懂,理解。起初我认为这是不可能的,然而这次在以参训的教师学院为对象的小型课堂上,我们做到了。微格教学确实是训练新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
通过这次微格教学实践,也使我认识到,教学不能因为停留在知识的讲解上而忽略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它就像一面大镜子,能让自己更直观地看到了自己教学设计上的不足,并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经过第一次录制微格视频、组内讨论、修改教案、修改ppt到第二次录制微格视频,在导入、语言、提问、讲解及课件等各项技能有了明显提高。
真心感谢两位微格导师和同班培训学员教师的热心帮助,三周的微格教学实习虽然比较短暂,但我可以利用以后时间认真练习,为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打下基础。
对于化学课程来讲,其包含的内容相对较为复杂,枯燥,学生很难对化学知识提起学习兴趣,进而降低教学质量。作为高中老师,应利用多种教学措施帮助学生认识化学,喜爱化学,更愿意主动探究化学,从而提高学生们的化学成绩,帮助学生完善自身成长。
一、高中有机化学教学中存在问题
(一)教学的广度与深度处理不当
现今,很多高中化学老师在教学期间都是遵照高考的要求把握教学内容的,从而局限了教学的广度与深度,为学生造成了较大的压力。在进行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期间,一些老师经常发生越位的情况,尽管经过新课改后使用的化学教材由内容来看同以往教材差别不大,但分析发现,在知识的难度及深度方面有所降低,知识的广度却有一定扩展。但是,一些高中化学老师依旧沿用以往的教学模式,加重了知识的深度与难度,从而让学生感觉学习化学枯燥、乏味、困难,进而降低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影响了教学质量。
(二)学生实验的次数与机会较少
在进行高中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期间,很多老师为了尽量让学生多做习题,将理论课程安排的很多,实验课程数量较少,并且学生真正能够动手进行操作的机会更少。所以,学生无法深入、正确的理解知识点。一些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的方法为学生播放实验视频,却不知道此种方法同学生亲自动手存在较大的差别。在进行化学实验期间,可能会由于多种因素而导致实验失败,而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并思考,能更深层次的理解化学内容,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亲自动手还能够激发学生们对化学学习的热情,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及发展奠定基础。
二、高中有机化学教学的创新与改进
(一)指导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技巧
因为新课程改革后使用的教材知识层次是由简单到复杂过渡的,所以,对有机物课程来讲,教师在讲解期间应先引导学生对其结构有所了解,然后明确有机物的特性,再深入对相关知识点进行记忆,通过这种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更清晰、有条理的记忆化学内容。作为高中化学老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有机化学的技巧,从而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及成长夯实基础。例如:教师在讲解“烃和卤代烃”课程时,可以先将学生划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相互探讨,分析烃的结构、特点,分类,并提出不懂的问题,然后教师再总结小组学生不明确的问题予以解答,应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卤代烃同芳香烃、脂肪烃的差别,从而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能够自主的进行有机化学的探究,提高教学质量。
(二)加大实验的比重
对于化学实验教学来讲,其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研究化学的基本方法。所以,教职人员在进行高中有机化学教学期间,应加大实验的比重,并且借助实验的方法,培养学生们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思考能力及动手能力,为学生以后发展奠定基础。一般来讲,可以从以下几个步骤培养学生的实验才能:其一,基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前提下,对学生的实验活动进行安排;其二,培养学生们单独实验的能力;其三,引导学生自己获得结论,并书写实验报告;其四,让学生自行设计相关实验,论证问题,总结结论。另外,教师还应重视演示实验,一些实验内容学生无法正确操作或者操作存在安全问题,而不进行操作又会降低教学质量,那么,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进行演示实验,通过该方法让学生更直观的观看实验现象,提高教学质量。例如: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分离提纯”、“乙烯制备”等简单实验,而一些难度较高的有机化学实验就可以利用演示的方法进行教学。
(三)同学生们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对于有机化学知识来讲,其同学生们的生活存在密切的关联,所以,教师在讲解课程内容时,应将知识点与学生们的日常活动联系起来,通过真实事件、真实现象等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有机课程的重要性,并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讲解“糖类”课程时,就可以让学生列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糖类有机物,进而帮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并记忆相关知识点。
三、高中有机化学教学发展趋势的展望
伴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逐步提高,教学模式及方法也向着现代化的程度发展。以往的讲解教学模式已经无法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想要提高教学质量,高中化学老师就需要及时更新自身观念,借助现代化技术实施教学活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电教化的教学方法及信息网络化的教学措施能够良好的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并且还可以实现绿色化学的目的。电教化教学包含:光盘、投影、录像等,信息网络化教学包含:多媒体技术、上网等,教师通过这些方法能够与学生进行密切沟通,学生可以将不会的知识点通过网络随时反馈给老师,教师予以解答,进而帮助学生完善自身成长。
当前,绿色化学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人士的重视,高中化学老师应不断更新自身思想,勇于尝试、大胆创新,进而帮助学生提高化学水平,更好完善发展。可以说,在不久的将来,高中有机化学教学会向着现代化、绿色化的方向更好发展。
总结:
总而言之,随着新课程改革速率的不断加快,教职人员应相应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及方法,找寻有机化学教学期间存在的不足,并针对性的予以解决,指导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技巧,加大实验的比重,并且同学生们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从而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互动,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以后发展夯实基础。
化学教学心得体会三:在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当前国际上共同关心的教育理论问题之一。教学过程中到底教会学生什么?是教学生还是教学生学?在有机化学部分的教学中,越来越明显地感觉到方法与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一、教学过程与学习方法的培养
化学可分为有机与无机两大块,结束无机化学的学习,同学刚接触到有机化学,兴趣很浓。这时候,是再一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时期,也是进行学习方法与学习能力培养的最佳时期。在教完甲烷、乙烯、乙炔之后,我就总结出有机化学学习的一般规律与方法:结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制法(工业制法、实验室制法)→一类物质。
比如“乙烯”这一节的教学,我就打破书本上的顺序,先讲乙烯的分子结构。在介绍乙烯分子的结构时,先由分子组成讲到化学键类型、分子的极性、空间构型;据碳原子结合的氢原子数少于烷烃分子中碳所结合的氢原子数引出不饱和烃的概念,得出乙烯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的不饱和烃。再由其结构看其物理、化学性质,展示一瓶事先收集好的乙烯气体,让学生从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密度、毒性等几个方面来思考;根据乙烯结构中化学键的特征——双键容易断裂讲乙烯的特征化学反应——加成反应、加聚反应,根据绝大部分有机物易燃烧的性质讲乙烯的氧化反应(补充讲乙烯能跟强氧化剂发生氧化反应)。再由乙烯的物理、化学性质来讲其用途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事例,如作有机溶剂(物理性质)、制造塑料和纤维(化学性质)等。最后对这一类含有碳碳双键的烃,介绍其物理、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以后几节的教学,我都反复强调这样的学习方法:结构→性质→用途→制法→一类物质。到了讲烃的衍生物,我请同学自己站起来阐述这样的研究方法,我顺着这样的思路一点一点地讲下去,很清晰。学生自己掌握,复习时也就感觉到有规律可循、有方法可用。有机化学其实很好学,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学习方法,时时提醒学生,其它有机化学的学习与研究也采用的是同样的方法,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激发了学生学习与探索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与能力培养
1.自学能力的培养
适应于有机化学的特点,在教学学习方法和知识的同时,我还加强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在学生基本上都掌握了有机化学的一般学习方法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自己总结。比如“乙醛”这一节,通过学生阅读,然后请同学列提纲,然后复述,重点围绕“乙醛的组成和结构是什么?有哪些物理性质(展示样品)、化学性质?由这样的物理、化学性质决定了它有哪些重要用途?工业上如何制取?这类物质(如甲醛)有哪些物理、化学性质?”进行教学,通过这样的训练,我觉得学生不但强化了方法,更培养了能力,特别是自学能力。
2.观察能力的培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有机实验的过程中,我时时提醒同学要细致、全面,而且要有思维。比如实验室制取乙烯时,加药品的过程,温度计的摆放,实验中烧瓶、集气瓶内的变化,为什么要加石棉网、碎瓷片等等都应特别重视,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3.动手能力的培养
在强调观察、思维能力培养的同时,我还特别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比如演示完乙醛的银镜反应和乙醛与氢氧化铜的反应后,我就请两个同学来演示用甲醛代替乙醛的同样反应,要求其他同学注意观察并指出其错误。在演示完乙醇与钠的反应实验后,要求同学回忆钠与水反应的实验,通过这些课堂实验,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4.记忆能力的培养
人类没有记忆就没有智力活动可言,同样的教,同样的学,有的同学就是学得好,究其原因,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记得牢。因此在有机化学教学与复习中,我就重视记忆方法、记忆能力的培养。如:银镜反应生成物的配平,我就教学生“一二三”记忆法,即一水二银三氨;醇、醛、酸、酯的教学与记忆,我就提醒同学根据分子中官能团的异同对比记忆其化学性质;我还提醒同学根据实验现象进行记忆,如乙醛与氢氧化铜的实验有红色沉淀物(cu2o)生成以帮助记忆这个反应。
7月,我有幸与来自各地市区的农村幼教同仁们一起相聚在湖南长沙师范学院,参加“国陪计划(20xx)—幼儿教师国家级培训”。心中感到无限的荣幸与感激,此次的国陪计划说明国家及其重视学前教育。还专门为我们聘请了许多名师教授为我们授课,这对我来说是很难得的一次学习机会。虽然我们顶着炎日从各地汇聚于此,但国培犹如春天的暖风,温暖着我们培训的教师。
在学习中,我们聆听了陈幸军、许卓娅、杨宁等专家教授的讲座,让我在教育理论和教研方面得到了很大启发。他们的精彩演讲,时刻的洗刷着我的心灵,一个个生动的案列让我更深的理解了做一个科研型教师的重要性,同时对如何理解儿童、如何看待师童关系、如何做好听课评课、如何进行有效教学等方面有很大启发,这些专家从专业的角度出发,引领我们重新走进了幼教事业当中。
在这次学习中,我深刻感悟到:
一、要切实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从幼儿兴趣出发,选一些贴近幼儿生活的素材。
二、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通过学习让我意识到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适用于今天的幼儿教育了,旧的教学模式多以教师教学为中心,使孩子缺乏提出自我目标和追求新目标的动力机制,忽视幼儿的主体性,使孩子缺乏自主学习时,没有质疑和解决问题的余地。所以在活动中我们可以利用于媒体课件、图片、实物等等,多一些更直观的东西,会让孩子的兴趣更高。
三、教师应在活动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真正成为孩子们的伙伴,让孩子完全没有压力,全身心投入到活动中。
作为幼儿园一线老师的我来说,今后我更要第一审视好幼儿教育功能,做好定位,找准幼儿园发展的未来之路,要让幼儿在童话中成长、在游戏中成长、在生活中成长,不要偏失方向。虽然我是一个人,但是千千万万个我就会筑起幼教的新天地。
就这次看到的幼儿园,想到了自己所在的的幼儿园,虽然资金保障不能和省市级幼儿园比,但重要的是要让自己的教育理念在环境上表现出来,给孩子提供花费少、利用率高、身受幼儿喜爱的底结构活动材料。充分发挥本地特有的自然资源,让孩子们的游戏活动更接近自然环境,更生活化。这是我要努力的方向。
今天的游戏中,我为小朋友准备了雪花积木,可是在游戏开始后不久,我就发现地上的雪花积木撒了好多,于是我在旁说了声:“宝宝们,积木掉了,我们应该怎么办啊?”可是不知是因为宝宝们玩得太高兴了没听见,还是听见了也不想捡,宝宝们谁也没有去检,
一、本来碰到类似情况,我总是会让小朋友把积木捡起来再玩。可是,我想,为什么孩子们非要我去说了,才肯捡呢,难道真的是我的常规工作没有做好吗?我在思考着,能不能想到一个孩子主动愿意去捡的方法呢?孩子的成长,是我们共同的心愿!北京家教兼职
二、这时,我看到了桌上的那个空筐,灵机一动,拿了筐说:“宝宝们,地上有这么多的蘑菇,我去采蘑菇了。”并捡起了一片雪花积木。这个方法真灵,所有的小朋友都放下手里的积木,抢着捡地上的积木。一会儿,就把地上捡的干干净净。在积木捡完后,有的宝宝说:“这是红的蘑菇,这是黄蘑菇”。然后他们把红的黄的各放在一边,开始把捡起来的雪花片按照颜色进行分类,分别放在了两个筐里。而且嘴巴里还不时的说:“这边有好多的红蘑菇,这边有好多黄蘑菇。”分类进行完了之后,他们开始拼插雪花积木,整个游戏玩了很长时间,在游戏过程中,小朋友只用了雪花积木和塑料篮子两样东西,但他们的兴趣始终浓厚,而且游戏也进行的有声有色。在游戏结束时,我问小朋友今天玩得开心吗,他们齐声说“开心”,还一再要求我下次再玩“采蘑菇”的游戏。
三、我想,如果在开始时我以传统的方式“命令”小朋友们捡完了积木再玩,那么他们的情绪一定会受到影响,对今天的游戏也会失去兴趣。而2—3岁幼儿无意注意占优势,他们的注意很不稳定,易受外部环境的干扰,而且他们的模仿性强。我所采取的“采蘑菇”的游戏,一下子就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了过来。虽然到后来游戏的性质产生了变化,但在游戏过程中,幼儿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利用仅有的篮子和雪花积木,使游戏进行得有声有色。这其中既培养了幼儿的发散性思维,也培养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注意事项幼儿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需要非常的关注。